近日,工信部等十部門印發《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(2023—2025年)》,著力破解當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強、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能力薄弱等難題。
當前,科技成果轉化還存在“找不著”“談不攏”“難落地”等困難。成果怎么找、需求與供給之間如何對接是亟待解決的問題。本次“賦智”行動通過強化科技成果有效供給,暢通技術供需對接渠道,進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,助力“中國制造”向“中國創造”轉變。
《專項行動》提出到2025年,健全成果項目庫和企業需求庫,完善賦智對接平臺體系,遴選一批優質的科技成果評價和轉移轉化機構,推動一批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到中小企業落地轉化;開展不少于30場賦智“深度行”活動,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,實現產學研用深度合作;圍繞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,健全成果轉化服務格局,促進中小企業產出更多高質量科技成果,形成閉環激勵機制,構建成果“常態化”匯聚、供需“精準化”對接、服務“體系化”布局的創新生態,實現成果價值和經濟效益持續增長。
《專項行動》提出推進成果“常態化”匯聚、實施供需“精準化”對接、加速服務“體系化”布局等3大重點任務、10項具體工作舉措。其中明確提出,推進成果“常態化”匯聚。豐富科技成果來源——針對中小企業的創新需求,分層次、分領域建設科技成果項目庫,推動成果項目庫資源向中小企業開放,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“用得起、用得上、用得好”的科技成果。加大先進適用技術供給——支持制造業創新中心、各類重點實驗室、科技型骨干企業、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主體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,加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供給并向中小企業轉移轉化。增強云計算、人工智能、虛擬現實、機器人、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智能技術的供給及推廣,支持中小企業實施智能制造與建造,通過智能化技術改造和“上云上平臺”,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、智能化升級。此外,在實施供需“精準化”對接方面,《專項行動》提出加大科技成果數據開放共享、持續開展賦智“深度行”活動、促進大中小企業合作、加強產學研協同等措施,明確提出推動高校、科研院所、中小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“結對子”,支持中小企業圍繞技術瓶頸和特殊技術難題“發榜”,高校、科研院所“揭榜”,建立聯合式、訂單式技術研發新模式,實現科技成果與中小企業需求精準對接。
圖片來源|我圖網
(聲明:本號所發內容僅作為信息傳遞之目的,版權歸創作者所有,如有不妥請及時聯系刪除,謝謝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