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《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(2023—2025年)》(以下稱《行動計劃》),就我國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剖析,并明確行動目標,到2025年,智能檢測技術基本滿足用戶領域制造工藝需求,核心零部件、專用軟件和整機裝備供給能力顯著提升,重點領域智能檢測裝備示范帶動和規模應用成效明顯,產業生態初步形成,基本滿足智能制造發展需求。為此,《行動計劃》提出實施產業基礎創新工程、供給能力提升工程、技術裝備推廣工程、產業生態優化工程等四項重點工程,推動智能檢測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,助力數字中國建設。
在產業基礎創新工程方面
《行動計劃》提出,建立以企業為主體、市場為導向、知識產權利益分享機制為紐帶、政產學研用協同的智能檢測裝備產業創新體系,建設一批技術創新機構,加強智能檢測理論方法、先進檢測技術研究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,突破一批關鍵核心零部件和專用軟件,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。其中明確,建立健全創新體系。支持建設一批國家級智能檢測裝備重點實驗室、工程研究中心、創新中心等研發創新載體,加強前沿和共性技術研發。充分發揮行業龍頭企業、科研機構、高校等作用,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,加快創新成果轉移轉化。鼓勵企業加強技術中心建設,開展關鍵技術和應用技術開發;加強核心技術攻關。推進人工智能、5G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新技術融合應用,提升智能檢測裝備感知、分析、控制、決策能力和 水平。
在產業生態優化工程方面
從優質企業培育、急需標準研制、服務平臺建設、數據安全共享、人才隊伍建設等五個方面著手,加大力度完善智能檢測裝備發展生態,營造產業良好發展環境,保障智能檢測裝備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。其中明確,培育優質企業。引導智能檢測裝備企業專業化、差異化發展,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,促進大中小企業創新鏈、產業鏈、供應鏈、數據鏈、資金鏈、服務鏈、人才鏈“七鏈”全面融通。
此外,為保障各項工作順利實施,《行動計劃》還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等組織保障措施。其中明確,落實首臺(套)示范應用、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政策。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,鼓勵地方探索實施“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”專項和“補貸?!甭搫釉圏c,引導金融資源為智能檢測裝備產業提供精準有效支持。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股權、債券等方式開展直接融資;鼓勵國外企業和機構在華設立智能檢測技術研發中心、培訓中心、制造基地等。鼓勵企業與國外專業機構開展戰略合作,推進雙邊或多邊項目落地。
圖片來源|我圖網
(聲明:本號所發內容僅作為信息傳遞之目的,版權歸創作者所有,如有不妥請及時聯系刪除,謝謝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