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,增強其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,近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了《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》(以下簡稱《指南》)。
《指南》適用范圍有哪些?中小企業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?《指南》提出了哪些路徑方法?一起來看!
《指南》的適用范圍及對象是什么?
《指南》的適用范圍及對象包括三個方面:一是需求方,即中小企業,尤其是制造業中小企業,旨在引導中小企業明晰轉型思路、優化轉型實踐、提升轉型效能;二是供給方,即互聯網平臺企業、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、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等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供給方,旨在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產品服務供給水平提升;三是地方各級主管部門,旨在加強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政策支持,推動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。
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工作思路是什么?
一是從易到難。中小企業需充分運用小型化、快速化、輕量化、精準化(“小快輕準”)的應用和訂閱式服務,降低數字化轉型門檻。應優先推動數據資源采集和匯聚,再逐步挖掘數據價值。
二是由點到面。中小企業可以優先從基礎扎實、潛在價值高的環節切入,再逐步擴大數字化在業務環節和管理環節的覆蓋范圍,實現數據貫通和業務協同。
三是長期迭代。中小企業應適時對轉型進展和成效進行評估,因時因勢優化轉型策略,按照“評估-規劃-實施-優化”的邏輯閉環,量力而行、盡力而為、久久為功。
四是多方協同。中小企業需增強數字化轉型意識和自身能力。數字化轉型服務供給方應立足自身優勢,提升產品服務質量。地方各級主管部門要做好政策引導和公共服務建設,營造良好發展環境。
《指南》在指導中小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方面提出了哪些路徑方法?
《指南》的第二部分“增強企業轉型能力”主要面向中小企業,從開展數字化評估、推進管理數字化、開展業務數字化、融入數字化生態、優化數字化實踐等五個方面提出了轉型路徑,旨在充分激發中小企業自身轉型動能,按照“評估-規劃-實施-優化”的邏輯閉環,科學高效開展數字化轉型。
例如,在開展數字化評估方面,《指南》提出,中小企業需從數字化基礎水平、企業經營管理現狀、內外部轉型資源等方面進行數字化評估,結合業務環節和管理環節的潛在轉型價值,明確數字化轉型優先級,切實提高轉型效率。
《指南》對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供給有何考慮?
《指南》第三部分“提升轉型供給水平”主要面向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供給方,包括增強供需匹配度、開展全流程服務、研制輕量化應用和深化生態級協作等四個方面內容,旨在引導供給方聚焦中小企業特征和實際需求,提升面向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產品和服務水平,發揮有效市場作用,助力中小企業深入開展轉型。
例如,在增強供需匹配度上,《指南》提出,供給方需發揮各自在基礎設施、數字技術、行業積累等方面的優勢,面向中小企業差異化需求,持續豐富轉型“工具箱”,提升產品服務的針對性。
《指南》對各地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?
《指南》第四部分“加大轉型政策支持”主要面向地方各級主管部門,提出了加強轉型引導、加大資金支持、推廣試點應用、完善配套服務、優化發展環境等五方面工作要求,旨在推動有關部門在技術、資金、服務、人才等方面加強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資源支持,發揮有為政府作用,以數字化轉型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。
例如,《指南》提出,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,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專項資金、補貼政策等方式,支持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。鼓勵金融機構提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相關的產品和服務。
圖片來源|我圖網
(聲明:本號所發內容僅作為信息傳遞之目的,版權歸創作者所有,如有不妥請及時聯系刪除,謝謝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