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科研人員開發出太陽能“鹽湖提鋰”新技術
發布時間:2024-10-01 發布來源:新華社

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

該校教授朱嘉、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駿等通過模仿鹽土植物的蒸騰過程,成功從鹽湖鹵水中高效、環保地提取到高純度鋰鹽,有望助力我國高原鹽湖鋰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。國際學術期刊《科學》近日發表了相關成果。

據介紹

作為電動汽車電池等儲能材料中的關鍵礦物,鋰主要以鹽湖鹵水和固體礦石兩種形態存在。我國高原地區分布著眾多鹽湖,鋰資源豐富,但湖水的“鎂鋰比”這一關鍵指標偏高,導致鎂與鋰分離難度大,生產出的鋰鹽成本高、質量低。高原地區生態脆弱,也對相關產業提出嚴格的環保要求。

團隊成功研制出“界面光熱‘鹽湖提鋰’裝置”。

該裝置分3層,在陽光照射下,蒸發器的納米通道內產生超高壓,高壓傳遞到離子分離層,就會選擇性地將鹵水中的鋰離子“驅趕”到儲存層,最后通過水循環系統收集儲存層中的鋰鹽。

該裝置依靠太陽能即可運行,不需要消耗額外的電力和化學藥劑,尤其適合在光照資源豐富但生態環境脆弱的高原地區應用。

團隊計劃下階段到高原開展中試和產業化試驗,針對高原各類鹽湖不同的物理化學特性,進一步優化裝置設計,爭取在多方支持下早日形成實用的鹽湖鋰礦生產線。

據悉






圖片來源|東西南北雜志社

(聲明:本號所發內容僅作為信息傳遞之目的,版權歸創作者所有,如有不妥請及時聯系刪除,謝謝。)